大家都知道我有2个女儿,
最让我操心的,不是期末要考多少分,要上什么兴趣班,又或者是参加家长会。
而是,两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。
我希望她们做个打不倒的小孩,
能拼尽全力,也能接受任何结果。
——凯叔
其实,
一个孩子10岁前,最重要的不是玩具也不是成绩,更不是学区房和兴趣班,而是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。
1数子十过,不如奖子一长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: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: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: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;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: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。几个月后,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,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,它们能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。
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,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,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,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18个名字,告诉他们的老师说: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,很聪明。过了一段时间,奇迹又发生了,那18个被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。
聪明的家长应该把期待和爱传递给孩子,而不是否定和打压。「我相信你可以办得好!」当你对孩子有所期待,
他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而来。
2爸妈一句口头禅
孩子内伤30年
「猪脑子」「你太笨了」「我都是为了你好」
「你再这样,我就……」
10岁前,
孩子的自信心、自尊心和价值感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的。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,如果老是对孩子吼「笨蛋」时间长了,
3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,
和终身学习的能力,比成绩更重要。
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: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,老人难以忍受。于是,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,对他们说:「感谢你们过来陪我,我这儿热闹极了。」孩子们很高兴,第二天仍然继续吵闹。老人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,孩子们勃然大怒,「才2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,我们再也不为你玩了!」
老人把孩子们的内部动机「为自己的快乐而玩」变成了外部动机「为得到钱而玩」而他掌握着钱的多少,自然也操纵了孩子的行为。同理,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:「你这次能考100分,就奖励你100元」「能考进前3名,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」,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,会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。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,如书本、学习器具,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,最好不要。
4孩子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喜欢
能「不断增加」而不是「不断减少」
你有没有发现,称瓜子、糖果的时候,售货员先抓一小堆,再一点点添加,
比先抓一大把,再慢慢拿走,你心理上要好接受得多?这就是「增减效应」。同理,说问题的时候,我们不能「先褒后贬」而是先说一些无伤尊严的毛病,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,孩子会更容易接受。
9好的圈子很重要,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。